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

Python中and和or运算符详细用法是什么

lewis 6年前 (2019-10-14) 阅读数 7 #技术
关于“Python中and和or运算符详细用法是什么”的知识有一些人不是很理解,对此小编给大家总结了相关内容,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,而且易于学习与理解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有这个方面学习需要的朋友就继续往下看吧。


一、包含一个逻辑运算符

首先从基本的概念着手,python中哪些对象会被当成 False 呢?而哪些又是 True 呢?

在Python中,None、任何数值类型中的0、空字符串“”、空元组()、空列表[]、空字典{}都被当作False,还有自定义类型,如果实现了  __ nonzero __ () 或 __ len __ () 方法且方法返回 0 或False,则其实例也被当作False,其他对象均为True。

下面是最简单的逻辑运算: 这里 1,2 都是Ture; 0,‘’都是False

1 and 2 ==> 2 1 or 2 ==> 1

1 and 0 ==> 0 1 or 0 ==> 1

0 and 1 ==> 0 0 or 1 ==> 1

0 and '' ==> 0 0 or '' ==> ''

总结:

or 从左到右,返回第一个为真的值,都为假返回后一个值

and 从左到右,若所有值均为真,则返回后一个值,有一个假的值,则返回第一个假的值


二、包含两个及以上的逻辑运算符

逻辑运算符 and / or 一旦不止一个,其运算规则的核心思想就是短路逻辑。好的,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短路思想:

表达式从左至右运算,若 or 的左侧逻辑值为 True ,则短路 or 后所有的表达式(不管是 and 还是 or),直接输出 or 左侧表达式 。

表达式从左至右运算,若 and 的左侧逻辑值为 False ,则短路其后所有 and 表达式,直到有 or 出现,输出 and 左侧表达式到 or 的左侧,参与接下来的逻辑运算。

若 or 的左侧为 False ,或者 and 的左侧为 True 则不能使用短路逻辑。

就让我们从简单的开始,假设全是 and 语句 或者全是 or 语句:

example 1

defa():
print('A')
return[]
defb():
print('B')
return1
defc():
print('C')
return1
defd():
print('D')
return[]
defe():
print('E')
return1

ifa()andb()andc()andd()ande():
print('ok')

a() 为假 ,其后均为 and 语句,全部短路,最终只返回 a() 的表达式。记住,所有被短路的表达式均不会被输出。所以,此处仅仅打印 A 。

example 2

defa():
print('A')
return1
defb():
print('B')
return1
defc():
print('C')
return[]
defd():
print('D')
return1
defe():
print('E')
return1

ifa()andb()andc()andd()ande():
print('ok')

python 从左至右先执行 a() ,a() 返回的逻辑值为 True,后面是 and 语句,所以不能短路其后,继续与 b() 进行逻辑运算,a() and b() 输出 b() 的逻辑值 True,接着与 c() 进行逻辑运算,b() and c() 输出 c() 的逻辑值 False,而其后均为 and 语句, 则全部短路,最终只打印了 A B C 。


example 3

defa():
print('A')
return1
defb():
print('B')
return1
defc():
print('C')
return[]
defd():
print('D')
return1
defe():
print('E')
return[]

ifa()orb()orc()ord()ore():
print('ok')


a() 的逻辑值为 True ,其后均为 or 语句,全部短路,最终只打印了 A,而 if 语句为 True ,所以还要打印一个 ok。


example 4

defa():
print('A')
return[]
defb():
print('B')
return[]
defc():
print('C')
return1
defd():
print('D')
return[]
defe():
print('E')
return1

ifa()orb()orc()ord()ore():
print('ok')


python 从左至右先执行 a() ,a() 返回的逻辑值为 False,后面是 or 语句,所以不能短路其后,继续与 b() 进行逻辑运算,a() or b() 输出 b() 的逻辑值 False,接着与 c() 进行逻辑运算,b() or c() 输出 c() 的逻辑值 True,而其后为 or 语句, 则全部短路,最终只打印了 A B C ok。

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 and 与 or 语句同时存在的情况:


example 5

defa():
print('A')
return[]
defb():
print('B')
return[]
defc():
print('C')
return1
defd():
print('D')
return[]
defe():
print('E')
return1
deff():
print('F')
return1
defg():
print('G')
return[]
defh():
print('H')
return1
ifa()andb()andc()andd()ore()andf()org()andh():
print('ok')

  别以为语句很长就很难,我们好好分析一下,从左至右,首先a() 的逻辑值为 False,其后到 or 语句为止有三个 and 语句: a() and b() and c() and d(),均被短路。只输出 a(), 得到 a() or e() 为True,输出 e() ,得 e() and F() 为 True ,输出 f(), 其后接 or 语句,则短路其后所有。最终只打印了A E F ok 。(结合上面的三点,慢慢分析)


三. 三元运算操作符

在python2.5 之前,python 是没有三元操作符的,Guido Van Rossum 认为它并不能帮助 python 更加简洁,但是那些习惯了 c 、 c++ 和 java 编程的程序员却尝试着用 and 或者 or 来模拟出三元操作符,而这利用的就是python的短路逻辑。

三元运算操作符 bool ? a : b ,若 bool 为真则 a ,否则为 b 。

转化为 python 语言为:

boolandaorb

如何理解呢? 首先 a , b 都为真,这是默认的。如果 bool 为真, 则 bool and a 为真,输出 a ,短路 b 。如果 bool 为假,短路 a,直接 bool or b ,输出 b 。

换一种更简单的写法:

returnaifboolelseb



以上就是关于“Python中and和or运算符详细用法是什么”的介绍了,感谢各位的阅读,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,欢迎关注博信,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识。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博信信息网立场。

热门